“月薪两万,存款为零!”
“月薪两万,存款为零!”
曾经,无数人挤破脑袋想要留下的魔都上海,正在被年轻人抛弃。
2020年,上海外来人口高达1040万,可短短四年,这个数字骤降至980万,而这60万人也意味着,每16个外来人口中就有一个逃离了上海。
而他们带走的不仅仅是行李,还有一个更残酷的现实—— 上海,这座GDP破5万亿的超级城市,正在被577万老人“压垮”。
社保基金从净上缴102亿到倒贴2亿,再到金融大厂裁员潮的蔓延,以及房价的飙升,曾经的“沪漂”变成了“沪逃”,那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年轻人不愿意来上海了?
展开剩余86%逃离魔都
十年前,上海清晨的地铁上,挤满了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和互联网大厂员工。
可如今,站台上的人群稀疏了不少,空出来的座位在早高峰时段竟然随处可见,而这个细微的变化,也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。
在过去四年间,60万外来人口选择离开上海,相当于每16个"沪漂"中,就有1人收拾行囊告别这座曾经充满梦想的城市。
上海证券同业工会的数据印证了这个观察: 2024年,上海证券行业从业人数减少2.49%,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分析师和交易员,正在从黄浦江畔的写字楼里悄然消失。
房租市场的波动更能说明问题。
2023年,二手的一室户房在挂出三天内就能成交,可到了2025年,同样地段的房子,即便降价8%却仍无人问津。
曾经有相关团队调研显示, 上海13个主要商圈的一室户租金普遍下跌5%-15%,而这个户型,曾是年轻打工人的专属。
而在如今的虹桥火车站,每天都能看到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,他们中有的放弃了月薪两万的工作,有的注销了刚满三年的公司。
根据统计, 在2022-2023年间,上海累计注销企业48.6万家,而这个数字在全国城市中遥遥领先。
那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年轻人争先恐后地离开上海?
逃离上海的原因
首先,最大的原因就是经济压力。
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,月入过万就是小康生活的标志,可在上海,月入过万的岗位随处可见,但与之相对的,是极高的物价。
一碗面40元、一个煎饼12元,打工人吃个早餐,都要花去将近半天的工资,有时再和朋友外出吃个饭,这样算下来,光是每个月的伙食费,都要5000元左右。
其次,便是住房。
上海的房价那是相当高, 徐汇区二手房均价突破十元一平米,黄浦区更是达到15万左右,如果想买个60平的小户型,也需要将近1000万,相当于普通家庭120年的收入。
如果只租房子的话,上海平均租金为每个月每平米84元左右,所以一个超过20平米的小屋,租金就要将近2000元。
最后就是一些隐形消费。
吃穿住行是生活标准, 在上海,地铁的起步价为3元,超过6公里后每10公里加1元,所以每个月的通勤最少也需要300元左右。
还有水电费、物业费,100平米的房子每月要300元电费、800元电费,这样一算,光是食住行就要上万元,这还每算买衣服、化妆品、生活用品和人情往来的花费。
由此可见,那句“月薪两万,存款为零”或许并不是夸大其词。
不过,在如今这个多劳多得的职业环境下,年轻人并不怕吃苦和内卷,而他们之所以最后还是逃离了上海,或许跟上海老龄化的问题有关。
577万老人"榨干"社保池
晨练,是很多老人的娱乐方式之一,可如今上海的静安公园,太极拳方阵的规模比五年前扩大了一倍有余。
上海市民政局的最新数据显示, 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577万,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天274人的速度持续增长,也就是说,每8分钟就新增一位需要养老金支持的退休人员。
在2019年时,上海能向全国社保基金净上缴102亿元,可到了2024年,这个数字骤降至15亿元,而在2025年,上海或将首次出现2亿元的养老金净下拨。
在医疗方面,医院老年病科一直处于人满为患, 65岁以上患者的就诊比例,从2018年的37%攀升至2024年的52%。
这些数据背后,是医保基金支出年均12%的增速,远超同期社保收入的增长水平。
不仅如此,在很多社区食堂里,享受补贴的老人午餐只需10元钱, 而这背后是每2.2个在职人员,要供养1个退休人员的残酷现实。
为了应对这种情况,一些老旧社区将传统养老院,改造成了充满科技感的"智慧康养中心"。
2024年, 上海养老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,新增养老相关企业2836家,其中35岁以下创始人占比达42%。
与此同时,为了留住人才,上海浦东区优化了政策, 应届硕士可直接落户、重点企业员工社保满3年可申办居住证。
如今,外滩的灯光秀依旧璀璨夺目,可当传统产业遭遇瓶颈,当人口结构持续老化,这座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,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逆袭?
参考资料:
界面新闻《老龄化程度37.4%的上海如何做好老年人吃饭这件“关键小事”》
澎湃新闻《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?这场论坛聚焦银发经济》
参考资料:
界面新闻《老龄化程度37.4%的上海如何做好老年人吃饭这件“关键小事”》
澎湃新闻《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?这场论坛聚焦银发经济》
发布于:河南省正规配资官网,配资平台排行,51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