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时尚风向的不断变化,女孩子们渐渐不怎么穿高跟鞋了,男孩子们也对皮鞋没那么迷恋了。问问自己,你是不是也好久没踩上皮鞋啦?
以前,穿皮鞋不光是男士显得成熟老练的标志,它还是商务活动里绝对不能少的装扮,跟手表、领带一块儿,算是成功男士的必备三件套。
就像电视剧《繁花》里爷叔告诉阿宝的那样:“衣服可以差点儿,但皮鞋一定得挑好的。”
潮流的变化谁也挡不住,皮鞋慢慢就不那么受欢迎了。现在打开鞋柜看看,估计很少年轻人还会留着皮鞋,就算偶尔有,也大多是放在那儿,好几年才拿出来穿一次的摆设罢了。
现在这种情况下,那些主要卖男士皮鞋的国内牌子都过得挺不容易的。比如说那个被叫做“中国鞋王”的奥康皮鞋,就是个明显的例子,它已经连着亏了三年了。
看着业绩一落千丈,创始人王振滔不禁叹气说:“现在还有几个年轻人愿意穿皮鞋呢?”
为了改变这种糟糕的状况,奥康这几年尝试了不少新办法。比如说,从2015年开始,奥康就成了斯凯奇在中国的代理商;到了2019年,它又学着南极人的样子,开始卖商标做贴牌生意;最近,奥康还大肆宣布要买下无锡的一家芯片公司,打算转型做科技企业。连皮鞋界的老大哥奥康都混得这么艰难,那些二三线品牌就更不用说了。
【01 早期创业,温州皮鞋遭遇信任危机】
温州在浙江特别有名,因为它的皮革行业很厉害,大家都叫它“鞋都”。那个带着小姨子逃跑的黄鹤,就是温州的一个老板。奥康这个在国内皮鞋界很有名的牌子,也是温州的骄傲,它的老板王振涛是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。王振涛小时候没读完书就不上了,然后去武汉当了三年木匠,但赚的钱不多,接着他又去做了几年卖阀门的工作。
有一次,他去武汉谈生意,路过南昌就停下了歇歇脚。那时候,南昌八一广场正热闹非凡,原来是在办一个大型皮鞋展览。王振滔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吸引,就兴冲冲地进去看了看。没想到,就这么一逛,竟然让他踏上了鞋业之路的大门。
在展览厅里,他碰巧遇到了几位来自温州的老乡。老乡们跟他说,现在皮鞋卖得特别好,一双鞋能卖到十几二十块钱,一天能卖好几百双呢,而且都是现场收钱,这比卖阀门时还得等货到了再收款方便多了。
王振滔听到那事儿后,惊讶得不行,立马回家找了那几个老家的年轻人,拜他们为师学手艺。过了半年,王振滔摇身一变成了卖鞋的。他在武汉一家国营商店租了个摊位,专卖温州产的皮鞋。因为他的皮鞋价钱实惠,货源也稳,生意很快就有了好转。没多久,他那一个摊位的销量就比旁边好几家都高了。可谁知道,才过了一年,就因为一场意外,他的皮鞋卖不动了。
1987年,杭州的武林广场上发生了一件让全国都震惊的事情——“温州皮鞋被火烧”。浙江省工商局的人,一把火把从各地搜来的五千多双质量差的温州皮鞋给烧了。为啥会有这事儿呢?原来那时候温州的皮鞋产业火得不行,全国各地的商贩都跑温州去进货。可有些不良商贩,为了多赚钱,就偷偷做劣质的皮鞋,结果把温州皮鞋的名声给搞臭了。
“火烧风波”过后,温州皮鞋栽了大跟头,不少店铺干脆挂上了“本店与温州鞋划清界限”的牌子。王振滔卖的鞋子其实挺靠谱,但也跟着倒霉。他的柜台被工商局给封了,二十多万的皮鞋就这么没了。让王振滔心里更不是滋味的是,大家对温州鞋的不信任像野草一样疯长,最后连温州商人都被无辜攻击。
【02 创办奥康,洗刷信任危机,声名远扬】
面对行业的困境,有人建议他趁早转行,但他没有被吓倒,反而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计划:他决定自己开一家鞋厂,要替温州鞋和温州人挽回因假货造成的坏名声。
1988年,23岁的王振滔想尽办法,凑足了3万块钱,开起了永嘉奥林鞋厂。他想让温州鞋的名声好起来,就自己跑到市场上,认真听客户的意见,对鞋子的材料和样式都管得很严,还花钱引进了一套新的生产设备。
过了两年,王振滔给自家鞋子注册了奥康这个牌子,他又带着这些鞋子回到了武汉、鄂州等地的皮鞋市场。他不仅不隐瞒鞋子是温州造的,还特别大方地写上“温州制造”。
不过,温州鞋的名声还是不太好,王振滔好几个月一双鞋都没卖出去。最后没办法,他想了个招儿,打出“坏了赔两双”的广告,这才让好多顾客放了心。没想到,这办法真灵,仓库里积压的4000双鞋10天之内就全卖光了,奥康也慢慢在武汉站稳了脚跟。
第二年,王振滔找到了资金支持,把生产做得更大了,还把在武汉取得的好方法用到了全国其他地方的商场。结果,奥康皮鞋因为质量好、款式新,在全国都出了名,卖得特别火。到了1998年,奥康皮鞋的销量在全国排第一,王振滔也因此得到了“中国真皮鞋王”的荣誉。
可就在这时,市面上冒出了一堆质量不过关的温州皮鞋,就连奥康皮鞋也遭了殃,出现了不少盗版货。这事儿王振滔看在眼里,气不打一处来。他一合计,干了件大事儿,给奥康和温州皮鞋都长了脸:他亲自上阵,跑到全国各地去搜集了好几千双假奥康鞋,一股脑儿拉到杭州武林广场,当着大家的面儿,亲手点了把火,把这些假鞋全给烧了。
当时温州的市长这样说:“这场大火在温州历史上会留下印记,它不仅让温州鞋业变了样,也让温州的民营企业有了新面貌。”
没错,多亏了媒体的大肆宣传,奥康皮鞋这下子可出名了,品牌形象也让大家牢牢记住了。
从那以后,奥康的事业越走越顺。从2008年到2012年,它的收入从10.79亿猛涨到34.55亿。到了2012年,奥康国际顺利在A股市场上市,成了“男鞋行业的领头羊”,那段时间真是出尽了风头。
王振滔最风光的时候说过:“在奥康这里,没有什么事儿是不可能的。”
【03 皮鞋市场衰败,奥康多次转型失败】
不过,王振滔很快就被现实泼了冷水,公司没能逃掉“一上市就走下坡路”的魔咒,从那以后,不管是生意情况还是店铺数量,都一路减少得很明显。
主要原因有两个,一个是皮鞋市场不那么火了,年轻人现在对皮鞋不怎么感兴趣了;另一个就是电商的影响很大,让以前的销售方式遇到了很大的困难。
其实,王振滔老早就看出了皮鞋这行以后的发展路子,他还试着改变方向,把宝押在了休闲鞋市场上。
比如说,在2015年和2017年,奥康公司争取到了代理斯凯奇和彪马这两个品牌的机会,想借此在运动鞋领域探索新的成长之路。可惜的是,这两个牌子在国内卖得不太好,奥康也没赚到太多钱。到去年底,斯凯奇和彪马在国内的店铺数量就只有138家和77家了。
另外,奥康公司自己还经营着康龙这个休闲鞋牌子,不过名气不怎么大,到去年年底,店面就只剩63家了。转行没成功后,奥康在2019年开始学南极人,做起了代加工业务来维持公司。但这项业务也没做多好,去年上半年,收入才1000多万左右。
另外,奥康也试着做了点鞋子以外的生意,比如投资了兰亭集势和康华生物这些公司,但效果都不太明显,没赚到大头。
在那种困难的处境里,王振滔做了错事,悄悄地把上市公司的钱转到自己管的鞋服店里,并且叫经销商把钱打到他的私人账户,结果非法用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。
事情曝光后,王振滔被证监会盯上,开始立案调查。去年10月份,奥康国际和几个负责人吃了罚单,有的高管被警告,有的干脆辞职不干了。王振滔自己呢,也决定不再当奥康的董事长,离开了他辛苦建立起来的皮鞋王国。
之后,奥康决定放手一搏,打算买下无锡联和存储,以此踏入芯片行业。可不幸的是,这个收购计划在公布仅仅两个星期后就不得不取消了。有消息说,取消的原因是股东们意见不合,没能商量好。
【04 皮鞋行业衰败的原因】
说到皮鞋为啥不流行了,原因有不少,像是要配正装、穿着不舒服、日常穿不合适这些。但说到底,最主要还是因为皮鞋太难搞新花样,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。
皮鞋的制作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,从一开始的小手工坊到现在的大工厂流水线,制作过程经过了很多次大变化。不过,不管怎么做,皮鞋的很多基本特点还是一直都没变。
说到鞋子材料,大家还是习惯用光滑的面料配正装,用翻毛皮配休闲装。牛皮、羊皮、猪皮这些都很常见。虽然也有人尝试用羊驼皮、鳄鱼皮、鸵鸟皮这些新奇的材料,但因为它们太贵,又不是很多人能接受,所以对市场来说,没啥大变化。至于用蟒蛇皮做皮鞋,那更是少之又少,就算有,对整个行业来说,也没啥大影响。
说到鞋子样式,真的是各有各的规矩。孟克鞋呢,就是要有两条横带子,还得配上闪闪发光的金属扣,正好绑在脚面上;布洛克鞋嘛,肯定是要有打孔的花纹装饰;牛津鞋的鞋带部分,那必须是紧紧贴合,一丝不苟;乐福鞋的鞋面上,总会有那么点皮质的流苏装饰;马衔扣乐福鞋,脚背上肯定有个显眼的金属扣;便士乐福鞋呢,鞋面上非得留个细细的小口子不可。
皮鞋的鞋底设计挺单调的,高档点的就用皮底加上软木做的固特异底,档次低点的呢,就是一整块黑橡胶。这些做法啊,是皮鞋师傅们代代相传的老手艺了,因为大家买皮鞋,就图个原汁原味的感觉。
设计师如果尝试太大胆的新点子,很容易被人说成是不按套路出牌,他们的作品可能就更难让大众买单了。你想啊,像一双粉红色的切尔西靴,或者是布面的孟克鞋,厂家确实能做出来,但这种鞋子往往就没了它原本该有的味道,消费者估计也不会买账。反正啊,这些老规矩真的限制了皮鞋的创新空间。
说起来,运动鞋在设计上真是天天都有新花样,老是在更新进步,可皮鞋呢,就好像一直一个样,能变的地方太少了。
皮鞋设计缺乏新意,直接导致穿着不舒服,像压脚、挤脚、磨脚、脚跟卡住这些老问题,一直没能得到好解决。老一辈的人可能为了面子还能忍一忍,但现在的年轻人,谁愿意受这些罪啊?
而且,现在鞋子种类特别多,皮鞋很容易被替代。就连皮鞋以前最常穿的场合——上班,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被其他鞋子代替了。除了个别行业,上班的人里面,九成都不再需要穿正式皮鞋,大家都更喜欢选舒服的鞋子穿。
顾客都走光了,皮鞋的生产和销售自然也就不好做了。
【文本来源@十万个品牌故事的视频内容】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正规配资官网,配资平台排行,51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